团队简介:
地质工程与地质储能团队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为使命,致力于地质新能源的高效钻采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面向深部资源开发、地质储能储气需求,围绕地质新能源开发、地下CO2/H2储存、地质储能与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展开攻关,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储层传热传质行为规律、储层精细刻画与改造新技术、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安全高效钻采技术与装备。团队先后获批“非常规天然气勘探钻完井技术”和“地质新能源安全高效开发理论与技术”湖北省创新群体。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水合物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装备专项-大洋钻探船配套课题30多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2项,中国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1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入选行业十大科技进展2次。
团队研究方向:
1.地质新能源开发
聚焦天然气水合物、地热等地质新能源的三维地质与地质力学建模、储层精细刻画、多场耦合三维开发模型、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高效钻采、多相流动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新技术
2.地下CO2/H2储存
聚焦地下CO2/H2储存选址、气体羽流演化、泄露风险评估、热-流-固-化耦合模拟、全流域跨尺度CO2/H2快速运移预测等方面的理论和新技术
3.地质储能与应用
聚焦地质储能系统的选址、储层刻画、储能工质优选、能效分析、风-光-电-热一体化储能方面的地质力学理论和地质工程新技术
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宁伏龙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政协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励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担任科地球深部钻探与深地资源开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等职务。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C、GRL、JGR、《中国科学》等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83篇,授权第一发明人专利9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崔国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期刊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副主编,国际著名期刊GondwanaResearh和Energy Reports客座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学报和地质科技通报青年编委。一直以来聚焦CO2地质封存、CO2-采热储能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CO2地质封存及地热开发论文3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中科院一区论文10篇。研究工作成果被Renewable Energy Global Innovations作为Key Scientific Article进行了特别报道,促进了CO2地质封存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地质工程与地质储能团队现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人,讲师1人。团队中刘志超副教授,获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晨光托举工程入选者,“地大学者”青年优秀人才;孙嘉鑫副教授,获“地大学者”青年拔尖人才,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员。
团队成员以“潜心科研,自主创新,团结奋进,成就未来”为信条,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一支充满活力、实力雄厚的生力军。同时团队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团队成员
科学研究与团队交流:
团队师生赴新加坡参加第十届国际气体水合物大会
崔国栋教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多次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