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我校2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焦玉勇教授 焦玉勇教授团队科研试验现场工作照 我校焦玉勇教授主持完成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及处置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工程学院焦玉勇教授牵头完成,邹俊鹏教授、郑飞教授、谭飞教授、张国华教授等为主要完成人员。高速交通、水利水电、城市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隧道是控制性工程。作为隐蔽性构筑物,隧道在建造过程中常遭遇不明断层、溶洞和含水构造等重大地质灾害源,易引起塌方、突水涌泥、大变形等工程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焦玉勇教授团队历经近20年理论与工程实践融合创新,打通了产学研用全链条,在隧道不良地质超前探测、风险评估和安全处置关键技术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通过中铁十一局、汉阳市政集团等工程单位在实践中反复打磨和提升,成功应用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利水电等多领域,湖北、福建、山东、西藏、新疆等20余省份的隧道工程建设,解决了钻爆法隧道施工受艰险地质条件制约的多个难题,切实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贡献。 我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隐伏超大型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琦研究员牵头,我校杜远生教授、张夏林教授、余文超教授、田宜平教授参与完成。该项目针对我国隐伏锰矿找矿久攻不克的难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锰矿床类型——喷溢沉积型锰矿床。并研发了隐伏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勘查关键技术体系,解决了该类型锰矿找矿预测与绿色高效勘查难题。通过工程应用,在国家锰矿整装勘查区发现并探明了 4 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和一批大中型锰矿床,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 来源 科学技术发展院 )